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产业的部分,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首次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另外一个是:“互联网+”行动,推动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实际上,这两个亮点都隶属于同一个母题,即打造中国自己的工业4.0体系。
谈到工业4.0,不能不提到德国。作为一个由德国正式提出的国家战略,“工业4.0”被很多人“误读”为一种恒定的产业模式和标准。但“工业4.0”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浮动的体系,一种全新的看待产业发展的角度,一种开放式的发展逻辑。
工业4.0的核心就在于智能,无论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结合,还是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其本质都是智能制造,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纵观去年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在从两个方向着手打造:一个是,将政府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服务员,打造一个鼓励创新、有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外一个是,转旧扶新,通过提质增效升级,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了对产业、企业和市场的过度干预,这在塑造了中国目前的产业形态的同时,也带来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以及抑制创新等副作用。“只有拔掉杂草,稻谷才能长得茂盛”。因此,去年起,政府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限制政府行政干预,释放市场调节能量,全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除此之外,政府还主动出击,从金融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力争为中国版工业4.0做好配套。总额达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等等,都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夯实了地基。
在中国工业4.0的进程中,全球包括盖勒普在内的许多信息化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自己的核心产品,例如,SFC(车间集中控制)、MES(制造执行系统)、DNC(机床联网)、MDC(机床数据采集)是盖勒普公司推出来的一款适合高端工业车间信息化管理的精益制造系统,强大的数据报表功能、简便快捷的安装方式、成熟完善的功能定制,为国内广大工业用户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未来,盖勒普将持续保持强大的进取精神与全球领先的产品性能,为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贡献力量。
诚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国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
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宽广的技术选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能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提到“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即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又提到“推动传统技术改造”,即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进“老树发新芽”。
从今天回看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之旅,更像是一次中国政府主动出击的取经之旅,学习德国产业发展的眼光,学习德国培育工业4.0的经验与过程,然后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塑造自己的环境、升级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标准,并最终系统、科学的打造出中国自己的工业4.0体系,从而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